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经济的立身之本。近日,一系列意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出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继银保监会相关人士强调“一二五”目标后,多家国有大行积极做出响应,出台各项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明确重点发挥优势, 全力支持经济发展
银行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己任。
近年来,相关银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加大信贷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减费让利、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纾困、确保商业可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与正向激励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二条针对性措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外,为应对经济发展和企业融资多元化趋势,银行推进融资方式向综合融资方式转变,发挥集团牌照优势,大力发展基金、养老金直投等创新型、战略性业务,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践行普惠金融,多途径缓解融资
2018年以来,银行持续加大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的力度,践行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
银行金融机构强化金融创新,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区域和行业投向布局、做好民营企业存量融资到期持续、创新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技术、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等1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近一个月来相关银行已通过多种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近百亿的融资支持,其中净增贷款42亿元,增幅5.15%;新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24.5亿元;首批创设民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帮助三家民营企业完成共计15亿元的债券发行。
近日,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一二五”并非硬性考核指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增速,会引导银行增加对民企的融资,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贷款标准。
出台的这些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一定会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也要把握好风控能力,进行一些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未来要克服简单依赖抵押放款的思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
银行欠缺的其实是关于小微企业信用程度的判断,应当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一个社会统一的、有效的、关于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
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加速推动实体经济
近年来,银行积极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对公业务转型,扎实推进网络供应链业务,积极融入经济建设和支持“双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业务支持建筑、汽车制造、医药流通等多个行业,覆盖P2P网贷平台、行业细分领先平台、核心企业供应链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种类型,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全力推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以各种常见的互联网工具为依托开展的创新型金融模式,具体应用形式多样,包括众力金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中介服务。通过实现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工具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以及分享性特点,达到了创新并延伸传统金融理念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形式,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众力金融作为一家深耕于行业细分领域的“小而美”平台,积极拥抱监管,在保证优质资产持续供给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信息中介服务。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