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5月河南召开再生资源创新发展论坛,行业专家围绕“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就传统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展开了热议。而如今,随着国内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和进口监管的不断加严,再生塑料跟“互联网+”的话题又重新映入人们的视角。
再生塑料行业不容取缔
中国是个塑料原料生产大国,更是个巨大的塑料制品消费国。而在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下,塑料制品没有不被回收利用的理由。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塑料为国内节约的资源量不容小觑。
从传统到互联网交易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的进步,再生塑料行业传统贸易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据了解,再生塑料行业已进入到了微利时代,利润由十年前的500-10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300-600元/吨,亏损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而且,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堪忧和各种环保整顿下,再生塑料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近些年破产、转行的企业不在少数。
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宗商品领域,几乎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具有高效、集约、便捷和参与群体广泛的特点,商家通过互联网从事再生塑料贸易活动,打破了传统批发市场地域的局限性。据了解,目前再生塑料企业多已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互联网供需交易平台的人也日益增多。
而国家也一直在致力于“互联网+废塑料”的结合,像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就提出,支持废塑料行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故近年来依托再生资源行业快速发展而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但是,我国再生塑料互联网交易平台目前尚未发展完善。其平台多仅有线上运营。很多古老的集散地或者交易市场则因循守旧,仍保持着传统的报价、交易模式。
“互联网+再生塑料”如何发展?
“互联网+”正是目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新风口, 那么站在这个风口下,再生塑料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互联网+”。第一,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可以有效的解决再生资源企业“场地、资金、渠道”的三大难题。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中提到,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过程中,要推动和引导回收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积极支持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发展。第二,需要大量人才依托。目前行业从业者多数为40岁以上人群,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从而导致再生塑料行业推行互联网+的模式较为困难。因此,行业群体需要大量人才主体作为依托。
目前,国内环保整顿和“禁止进口”类政策频出下,再生塑料和“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发展无疑可以成为业者的一种选择,但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互联网企业只有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上倾注更多的人力、精力和财力,才能切实提高再生资源产业生产效能、产出经济效益、整合产业资源,发挥出更为显著和有效的拉动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再生塑料”。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