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宁波今日出台《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 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着力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旨在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意见》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一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异军突起,这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意见》给出了总体要求,到2025年,形成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招商模式、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示范场景打造取得显著成效,新兴行业代表性企业大量涌现,健康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4500亿元,新兴产业成为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意见》紧密衔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企业抢抓“后疫情”时期产业发展风口和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机遇,大力发展宁波有基础、市场有需求、未来有空间的重点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特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对于制造业大市宁波而言,一起看看5大新兴产业具体描述:
医疗健康产业
1.医疗器械。做大医用高性能材料、植介入式耗材、3D打印人体器官制造产业,布局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康复治疗设备、体外呼吸机、医护机器人、手术器材等细分领域及核心部件产业,引进一批即时诊断(POCT)企业,培育做大家用医疗设备、可穿戴健康设备产业。
2.生物医药。发挥我市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优势,布局发展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医药、化学合成药产业。研发生产重大疾病疫苗,推动重大疾病快速检测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基因库和干细胞制备中心。提高宁波道地药材品质,加强中药新药创制和制剂研发。
3.健康服务。加快培育在线诊疗、影像云诊断(AI检测)、心理健康咨询等新业态,发展第三方检测,拓展康复理疗、护理服务、养老和养生服务等康养产业领域,发展健康保险和管理服务业。
4.健身产品。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冰雪运动等器材装备制造,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远程服务对接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开发新型健身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
工业互联网产业
1.操作系统。发展集数据集成、组态开发、数据分析、智能引擎、智慧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操作系统,大力推广应用SupOS系统。加快布局纺织服装、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基于智慧工业园区建设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应用软件。发挥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测试、分发、交易等服务体系,开发高支撑价值的安全防护类、基础共性类、行业通用类、企业专用类工业APP,布局研发工业设计和仿真、数字孪生、高速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类工业APP,做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定制、数据管理等服务业。
3.智能设备。积极研发工业计算、工业控制、射频通信等芯片,做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气动元器件和嵌入式设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驱动器、工控设备制造等产业。开发物联网、通信设备、边缘接口等底层硬件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器、网络、虚拟机等基础云平台,发展基于以太网构建的工业互联网成套设备和系统集成。
“5G+”产业
1.新型基础设施。把握国家启动5G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加快数据中心、通信机楼、多功能智能电杆及通信管道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和场景应用创造需求、提供支撑。
2.核心器件。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进通信模组、光器件、系统及应用等5G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巩固提升光电模组、传感器等基础件研发生产优势,加快发展5G射频前端模组、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可调谐激光器等核心器件。
3.应用场景和终端产品。加快探索和推进无人驾驶、智慧社区、智慧楼宇、VR/AR、物联网、远程医疗、智慧能源、智慧工厂等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5G+”行业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带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家居家电、安防设备等智能终端产业。
数字经济
1.集成电路。大力开发光刻胶、大尺寸硅片及高纯度电子级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加快布局功率器件、射频、图形图像处理等领域芯片设计产业,大力发展模拟工艺芯片制造和测试,形成“聚合物—光学功能膜—光电模组—显示面板—智能终端应用”的光学电子产业链。
2.大数据和软件。积极发展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发展云计算产业,加快推进汽车、纺织、家电等特色领域云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加快引进集聚高水平软件企业,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3.在线消费。大力发展新零售、生鲜电商、外卖平台、社区团购、线上超市、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培育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文学、网络直播、数字影视、互联网广告、数字体育、在线旅游等数字文娱产业。做大在线课堂、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互联网教育业态,推进企业社交、云视频会议、在线文档协作、电子政务等在线办公。
智能物流产业
1.无人配送。发展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无人天车等智能化运载工具制造业,扩大智能快件柜、社区“共享冰箱”等自提柜生产应用。加快智能仓储、智能停车、无人餐厅、无人超市等系统研发,促进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物流等行业广泛应用。
2.贸易物流。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B2B2C业务,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设立海外服务中心,建设跨境电商独立站,做大跨境贸易平台。加快发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等高附加值业态。建设进口冷链交易中心,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培育发展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公司,壮大国际远洋运输船队。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建设港航服务大数据平台。
3.供应链管理。引进培育国内外供应链集成及贸易物流综合服务商,开展进出口贸易代理、报关报检、物流运输、保税及非保税仓储、信息咨询、国际结算等一揽子供应链服务,建设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