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疫情之下的营商环境
2019年1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国。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全国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这对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旅游、餐饮、交通、文娱等服务性行业。参考2019年春节期间的收入,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春节期间,旅游行业损失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电影方面,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达14.58亿。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到100%。疫情爆......
来源:百度
发布时间:2020-03-13 10:48:09

       2019年1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国。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全国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这对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旅游、餐饮、交通、文娱等服务性行业。参考2019年春节期间的收入,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春节期间,旅游行业损失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电影方面,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达14.58亿。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到100%。

疫情爆发,引发我国经济短期压力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短期内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较大,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服务业。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认为,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对中观行业的影响主要对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主要是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认为,延迟复工对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停工一天,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包括房租、工资、各种费用摊销等在内的多种经济损失,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可谓雪上加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表示,鉴于目前的疫情发展,包括跨国旅游在内的服务贸易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后续的商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预期也会有所影响,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不容忽视,疫情对营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部分专家观点引发企业负责人共鸣。春节期间,一篇《比疫情更让人担心,是中小企业》的文章刷屏了。文章直指离消费者最近的服务行业难撑过春天。餐饮、外卖、物流、旅游等领域的老板们,纷纷表示现金流压力巨大,已迫近生存红线。而此次疫情对制造业也是一次严峻考验,在制造业聚集的广东、河南、浙江、湖北等省份因封城及延迟复工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生产、复产,第二产业链如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等行业的影响也被进一步放大。

       疫情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舆论认为,不应忽视疫情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北京市一中院官微文章认为,肺炎疫情的蔓延,对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贸易、交通、物流等行业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对整体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制造业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动员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了以经济发展为依托的营商环境。

        这让人们感受到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营商环境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极大地考验,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对营商环境的消极影响,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

雪中送炭,发挥政策优势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为了让城市有序运营,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帮助企业减轻防疫、生产等各个环节的负担,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工信部9日印发通知,出台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广州也发布《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以“真金白银”加强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实施援企稳岗,力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人社部、财政部也纷纷出台措施在减税降费、金融保障、人才福利保障等方面为保障企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农”等提供有力支持。由于各地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工人返岗不便,重庆、四川、山东、安徽、河南、江西、南京、天津、沈阳等省市还实行复工返岗包车举措,集中组织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为发挥好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省市推出营商环境举措。12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时出台《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妥善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优化营商法治环境的二十条措施》,从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及“两个一站式”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出疫情防控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的20项新措施,坚定企业信心,运用司法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制定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开工复工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支持企业保经营、稳发展。青岛积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保障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顺畅运输和广大客户心手相牵、共克时艰。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给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更好发展环境的有力举措,对于企业而言都是雪中送炭之举。评论区,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举措,引发舆论好评。“小微企业为抗疫做出贡献,政府为抗击疫情提供帮扶,监管部门灵活调整监管政策。这是政府和机构监管部门共同抗击疫情的责任和态度!”也有舆论认为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还是有些大的,政府和各机构应加大资源倾斜,帮助小微企业主渡过难关,尽快走出疫情阴影。

精准发力,线上政务高效、便利提振市场信心

       疫情之下,一网通办的线上政务服务发挥了特殊作用。部分地方政府为提高办事效率,纷纷推出网上办、预约办、掌上办、就近办等办事机制,大力实施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现场办为辅,确保审批工作不打烊,赢得企业、群众支持点赞。广东省利用“粤系列”移动服务平台,特别是“粤省事”疫情防控专区,及时发布权威疫情信息;上海市通过“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等,足不出户把事办成;江苏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不见面审批”的优势,利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重庆市41个市级政务服务部门、42个区县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引导企业和群众“不见面”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月3日至今,群众使用“渝快办”平台办理各类事项2万余件、查询10万余次,“网上办”比例达到99.7%。疫情时期不仅加速了地方政府办事效率,还推动地方政务一网通的快速发展,“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见面”成了特殊时期的贴心承诺。《光明时报》评论指出,疫情之下,营商环境越便利,政务服务越高效,投资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就越稳、信心就越足。

政策落地,执行要确保精准、公平

       危难之际见真情。国家各部委、政府在关键时刻出台提高政府效率、服务企业需求的系列措施,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然而,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网络舆论中,仍有个别舆论对各部委、政府的帮扶政策如何真正受惠企业存疑。这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人民财评文章指出,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要着重突出“普惠性”,要把畅通资金传导渠道作为重点工作。越在这个时候,民营企业越期待公平对待。地方或行业政策在制定和落地时,要突出帮扶精准性。特别是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稳住中小企业,就是稳住经济大局,维护社会稳定。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