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直接融资额约714亿元,比上年下降52.1%。总体来讲,2019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显著放缓,而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的不同领域,在短期内也产生“冲击”,但冲击下也孕育了“机遇”。
2019 共享经济的深度调整
报告指出,2019年是我国共享经济深度调整的一年。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规模增速显著放缓,直接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正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模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模式加速转型。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直接融资额约714亿元,比上年下降52.1%。
在2019年整体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共享经济平台员工数达到623万,比上年增长4.2%;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与此同时,共享经济在社会的全面渗透,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作用显著。2019年,出租车、餐饮、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20.5、7.8和3.8个百分点;网约车、外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7.4%、51.58%、9.7%、2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15.1、21.58、4.7和7个百分点。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创新服务的逐步认可,共享经济在多个细分领域的渗透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
2020 “危”中藏“机”的共享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对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产生了巨大影响。报告认为,短期来看,疫情对共享经济不同领域既有“冲击”也有“刺激”。受冲击最大的是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家政服务等线上线下融合程度高且必须通过线下活动完成整个交易闭环的领域;共享医疗、教育、外卖餐饮等领域,得益于消费活动向线上的迁移,平台用户数量和交易量猛增,出现了与大势逆行的小高峰。
于凤霞表示,长期来看,共享经济发展“危”中藏“机”:抗疫期间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人们的在线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作为共享制造重要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新契机,“抗疫与发展并重”的客观需要倒逼新业态领域制度创新加速。
业内人士认为,共享经济当前最为迫切、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突发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缓解平台企业空前的经营压力。除此之外,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将因疫情影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预计在8%至10%之间;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预计未来三年间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10%至15%的区间。
于凤霞表示,未来共享经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和格局调整的步伐也将加速。“降本增效和开源节流将成为2020年平台企业经营策略的首要选择;能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将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竞争的关键。”
“疫情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一旦疫情结束共享经济将再现往日活力。”于凤霞表示,未来共享经济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的发展潜力将加速释放。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