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循环经济带动阜阳绿色转型
废弃的枝桠材,经过农民收集后出售给林产品企业,变身为制造工艺品、包装盒的高档板材;以往被一把火烧掉的农作物秸杆,如今也成了生物质利用企业的原料,被用来发电、制造生物燃料;电瓶车换下的旧电瓶则被回收,用于制造新的蓄电池……近年来,我市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坚定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阜阳实际、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近年来,阜阳循环经济由最初单一的养殖、种植、加工业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
来源:百度
发布时间:2019-10-08 10:09:40

       废弃的枝桠材,经过农民收集后出售给林产品企业,变身为制造工艺品、包装盒的高档板材;以往被一把火烧掉的农作物秸杆,如今也成了生物质利用企业的原料,被用来发电、制造生物燃料;电瓶车换下的旧电瓶则被回收,用于制造新的蓄电池……近年来,我市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坚定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阜阳实际、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近年来,阜阳循环经济由最初单一的养殖、种植、加工业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带动阜阳经济绿色转型。

循环利用带来多赢格局

       来到阜南县苗集镇皖粤禽业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高大的蓝色圆柱状建筑。“这是我们的1000立方米沼气站,现在养殖场和旁边村庄用气、用电全靠它。”皖粤禽业负责人程永发告诉记者。
 
       走进存栏5万多只蛋鸡的皖粤禽业,与其他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闻不到刺鼻的异味,“养鸡场每天要产生50吨粪便、废水,全部通过管道进入沼气站,制沼、发电。”程永发说。
 
       皖粤禽业于2007年底创办,原本是个占地40亩的传统养鸡场。变化始于2012年,在国家项目支持下,这个养殖场建成了总投资445万元、主发酵池容积达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而围绕这个大型沼气站,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农业链条开始形成。
 
    “沼气站除了为周边150家农户提供燃气外,每年还可以发电30万千瓦时,供厂区生产生活使用。”说起资源的循环利用,程永发显得十分兴奋,“沼气站产生的沼渣沼液也是宝贝,可以作为生产瓜果蔬菜的优质有机肥。”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皖粤禽业在打造蛋鸡养殖主产业链的基础上,还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成功打造了两条副业链——沼气发电、集中供气副业链和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水稻、黄梨、瓜果、蔬菜副业链。目前,在这一产业链的下游,已建成了两个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一个是由公司直接投资的1000多亩贡米生产基地;另一个是苗集镇返乡创业青年杨金凯投资兴建的高档水果生产基地,流转土地508亩,种植七彩西红柿、草莓等高档蔬果。

       2013年,皖粤禽业实现年销售额1600多万元,净利润300多万元。“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我们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目标。”程永发高兴地说。

       皖粤禽业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只是阜阳农业循环经济诸多产业链中的一条。近年来,围绕本地丰富的农林废弃物、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我市各地探索出了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实现了多赢。

       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全市拥有木竹和林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林业总产值近190亿元,其中人造板等林产品产值超百亿元,产量达100万立方米,年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超100万吨;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全市实现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养殖场有200多家;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各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已建成各类专业生产基地 213个……

让废弃资源变废为宝

       10月14日,意大利巴尔贝里尼宫,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意大利总理伦齐的共同见证下,安徽国祯集团与意大利M&G集团正式签署“安徽国祯集团与意大利M&G集团合资建设生物质精炼项目及绿色热电项目”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安徽国祯集团与意大利M&G集团将在阜阳市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园,合资建设规模为年产20万吨纤维素乙醇和16万吨生物多元醇的生物质精炼项目,同时建设一座100MW绿色热电联产项目。其中生物质精炼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人民币。这一项目实施后,我市大量秸秆将找到一种更加环保、更有价值的处理方法,从而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问题,创造极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以往,无法处置的秸秆被农民一把火烧掉,以致夏收、秋收时节烟雾锁城状况屡次出现。近年来,我市多方探索,加大秸秆能源化利用力度,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全市各地已建成投用多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涌现出阜阳国祯生物质电厂、国能临泉生物质电厂、临泉山羊集团、阜南健生源食用菌公司、颍泉德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康桥、阜南胜天、临泉韦臣等一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320万吨。
 
       据了解,国祯与意大利M&G集团的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计划于2016年投产,仅此一个项目一年就可消化农作物秸秆195万吨。届时,全市95%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将得到高效转化利用、变废为宝。
 
     “近年来,我市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综合利用,让秸秆真正变废为宝,不仅让农民从中增收,明显变好的空气质量也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市农委有关同志介绍。

“捡”出来的支柱产业

       国内最大的电动车用蓄电池制造商天能电池集团,在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园区的二期工程今年6月份试运行,“达产后可年产2400万只电池,这些电池主要供给电动车和三轮车,可满足600万至800万辆车的需求。”公司工程设施总监王强民介绍。
 
       而天能电池的重要原料铅正来自园区内的华鑫集团,华鑫集团的上游则是遍布全国的旧蓄电池回收队伍。在华鑫集团、天能电池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田营循环经济园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循环经济工业区,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全国首批7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荣获“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单位”称号。
 
      “我们每年收集50万吨废旧电池。”界首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界首循环经济起源于当地农民“捡破烂”,后来政府因势利导,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将收集来的电池拆解、再加工,生产成各种铅产品,包括新的蓄电池。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界首市已经走出了一条规模大、人员多、链条长、技术新、效益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独有之路,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即以再生铅为主导产业的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以再生塑料为主导产业的光武循环经济工业区,以再生铜、铝为主的西城循环经济工业区,以尼龙绳网生产为主的鸭王循环经济工业区。目前,该市年均回收再生资源200万吨以上,居安徽省首位;再生铅年产量约占全国再生铅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处理、生产基地;再生塑料年产量约120万吨、废丝等纤维质年产量达10万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农用绳网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再生铜、铝年回收冶炼量达20万吨,是皖北地区再生铜、铝产业龙头以及全国15个再生铝产业基地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也为界首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在界首,从事废弃资源的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占该市总劳动力的19.2%;去年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两大产业实现规上产值255亿元、税收7.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产值、税收的89%、88.5%。
 
       站在更高角度,从资源和环境效益看,按年生产加工33万吨再生铅计算,界首市每年可节约精铅矿石75万吨,相当于少建3个中型铅冶炼厂;节约标准煤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8万吨,减少国土面积污染360平方公里;按年回收利用120万吨再生塑料计算,每年可节省石油资源360万吨。

从战略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阜阳发展不足、发展不好、发展不快的矛盾的关键着力点,从战略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说。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我市坚持建机制、促合力、出政策、创模式、突特色、扩规模、上水平,全市循环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循环经济工作,关注、支持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为鼓励和引导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2013年,我市还率先引入“资源产出率”考评体系,联合省循环经济研究院、省统计局对全市2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了表彰。
 
       在投入政策上,我市建立了总规模1000万元的循环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采取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等。
 
       经过多年的创新、培育,阜阳循环经济规模在扩大、领域在拓展、效应在显现。目前,阜阳资源综合利用、多重利用、循环利用方面均取得较好效益,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加速发展。全市拥有界首、阜南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其中界首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阜南县为国家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县;拥有三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近30家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市发改委负责同志表示,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市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探索出了一些符合阜阳实际、突出阜阳特色的路子,但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规模仍然偏小、层次仍然偏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链不长,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制约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部署,努力把阜阳建成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区。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