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品市场“王炸”不断,“煤飞色舞”方唱罢,“疯狂的石头”又登场,不少没能踩准这波反弹节奏的投资者懊悔不已。然而,多头突然反攻究竟是价格筑底的信号还是市场短期回调的昙花一现?
3月12日,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张翔在“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上海论坛暨新形势下金属贸易展望”上提醒,虽然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得似乎异常坚挺,但狂热的多头和沉溺于多头氛围的投资者应提高警惕。
“过去两年,国内不少资产类别包括大宗商品都曾出现突如其来的价格上涨,但是上涨持续的时间都不长,这种价格的上涨行情从基本面的角度来找内在依据是非常勉强的。”张翔坦言,在生产价格指数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可以说处在比“烂”的时代,价格筑底为时尚早,目前整个市场的资产波动性还非常大。
张翔认为,油价低位反弹、人民币小幅贬值、恶劣天气等因素将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支撑,但受制于经济疲软、产能过剩以及资源出口国产能继续扩张等因素,大宗商品低位振荡格局难破。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信贷数据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266亿元,不及1月2.51万亿元的三分之一。另外,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802亿元,也远不及1月的3.42万亿元。
对此,张翔表示,信贷数据与社会融资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说明实体经济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前期大宗商品价格的猛烈上涨也许受货币因素的驱动。
实际上,市场普遍认为,供需失衡矛盾的日益加剧是商品价格近年来持续萎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去产能逐渐成为市场的关注热点,有色金属行业减停产的消息也此起彼伏。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仅依靠去产能很难对冲经济下滑带来的影响。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挡和调整结构的“深水区”,张翔认为,2016年,中国实体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还是在固定投资领域,其中包括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和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
除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人民币汇率也是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进出口贸易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给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金属进出口贸易为例,据上海瀚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辰雨分析,汇率敞口早在两年前就不再是红利因素,而是风险,利差、汇差的缩窄意味着金属国际贸易的缓冲空间被压缩,从事金属国际贸易必须在多种标的替代中进行汇率风险敞口管理。
汇率波动,对贸易企业是风险,也有机会。栢银资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顾烨认为,持续的汇率差可以带来套利空间,进出口贸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利率差或汇率差进行贸易融资和套利。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