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

两大重磅事件即将引爆 大宗商品或再起波澜
中国两会正如火如荼召开,成为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焦点,然近期最令投资者亢奋的事情莫过于大宗商品暴涨。北京时间3月10日9点30分,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中国2月CPI、PPI数据,晚间20点45分欧洲央行又将宣布利率决议,大宗商品注定又将经历不平凡的一天。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10 10:03:52

中国两会正如火如荼召开,成为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焦点,然近期最令投资者亢奋的事情莫过于大宗商品暴涨。北京时间3月10日9点30分,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中国2月CPI、PPI数据,晚间20点45分欧洲央行又将宣布利率决议,大宗商品注定又将经历不平凡的一天。


**中国通胀数据:低通胀成常态 期待更多宽松政策**


2015年以来央行进行了5次降息5次降准,国家发改委推出总投资5万亿的11大工程,房地产市场利好亦频出,但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人民币持续贬值加上我国仍处在“三期”叠加阶段,2015年GDP一如预期进入了6时代。与此同时,尽管政府持续推出刺激政策并释放宽松信号,但CPI数据仍维持在低位震荡,而PPI更是连续四年负增长。


中国经济的持续疲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两会开始后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国财长的发布会,都传达出今年政府“稳增长”的坚定决心。李克强在对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2016年目标预算赤字率从去年的2.3%提高到3.0%,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和中国财长楼继伟均对外界传递中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信心,且宏观调控工具箱储备政策丰富。


但从近期市场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似乎没有大的改观。月初公布的2月官方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双双降至多年低点,财新2月制造业PMI降至去年9月以来最低水准,其中固然有季节性因素,但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制造业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周二公布的贸易数据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中国2月出口同比创近七年最大降幅,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扶助进口降幅收窄,但进口依然是连续16个月负增长,整体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看来,虽然政府稳增长力度决心很大,但去产能、去库存对投资和工业的重压依旧,新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仍青黄不接,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仍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于即将公布的市场预计,2月CPI与上个月持平,仍将维持在低徘徊。如果该数据一如预期,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CPI持续在低位徘徊势必会引发对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也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起到压制作用,但会倒逼更多宽松政策出台,不排除近期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这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大宗商品来说将是一大利好。


同时,市场预期2月PPI数据将有所回升,由上个月-5.4%升至-4.9%。如果一如预期这将是该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回升,这就说明了中国经济有稍微复苏的迹象,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逐步提升必然对大宗商品价格起到推动作用。但仍要看到,目前PPI数据仍为负增长,且仍处于历史低位,中国经济复苏任重道远。


**欧洲央行决议:利率继续下调铁板钉钉**


在经历了债务危机的洗礼后,欧洲经济近年来开始复苏,但通货紧缩的力量在欧洲搅起了紊流,促使欧元区领导人最终求助量化宽松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近期公布的欧洲消费者物价二月下滑0.2%,这是去年9月以来通胀首次转负。同时困扰着欧洲央行和行长德拉吉的核心通胀率一月份从1%下滑至0.7%。而大宗商品价格一直维持在低位,令通胀风险雪上加霜。通胀风险加剧令金融市场预计欧洲央行本周有可能会将存款利率下调至少10个基点、并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规模。


同时,负利率政策近日似乎在央行这个圈子蔚为风尚,日本通过负利率刺激本国经济发展,但经济反而呈现出进一步的收缩。中国也通过扩大放贷规模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今日凌晨,新西兰央行意外降息,并暗示未来或进一步调降。这使得市场对欧央行一步采取刺激措施预期升温。


欧洲央行周四再度下调利率已经成为市场达成的共识,短期看来欧元降息将进一步推高美元走强,金价将遭受打压,对于当前刚刚企稳大宗商品来说不算是一件好事。但欧洲央行继续降息是为了对抗通缩风险,如果欧洲通缩风险因此而得到缓解,那必将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