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双11”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消费力量倒逼供给端
   2017年“双11”再创世界购物日纪录,这场贴着“新零售”标签的盛宴,不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掀起热潮。在此背景下,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看中国:‘双11’·新经济·大未来”高端论坛系列活动日前举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20%,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零售端的消费力量倒逼供给端大幅提升效率,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具有重大意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时间:2017-11-28 09:51:47

     2017年“双11”再创世界购物日纪录,这场贴着“新零售”标签的盛宴,不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掀起热潮。在此背景下,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看中国:‘双11’·新经济·大未来”高端论坛系列活动日前举行,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20%,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零售端的消费力量倒逼供给端大幅提升效率,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双11’是利用互联网介质,选择一天进行社会商业总能量的爆发,从而满足共同客户,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它是社会大协作的产物。”阿里巴巴CEO张勇认为。

“双11”现象的三重经济涵义

刘俏针对“双11”现象,指出了背后的三重经济涵义。

第一,24小时产生1682亿元交易额,是中国经济、社会在过去40年高速发展的反映,也是以一种象征性的、有仪式感的方式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致敬。任何消费欲望的背后,都需要消费实力的支撑。中国在过去40年,人均GDP从200美元增加到8000多美元,是“双11”重要的经济基础。

第二,“双11”反映了消费者话语权的崛起,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参与到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和重新塑造的过程中。消费者用手机、信用卡、支付宝投票,来定义他们对生活品质的理解。选择性的消费作为发起端,将对供给端提出要求。新零售本身不是单纯地把供和需连接在一起,而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重塑产业链。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在零售端表达个性化的需求是个起点。

第三,“双11”体现的消费力量,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在过去4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近几年,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投资和出口两大驱动力量。“双11”是在一天之内爆发出了巨大的消费力量,考验着阿里巴巴的技术极限,也考验着零售体系的运营能力极限。零售端的变化会倒逼供给端产业链的整合,以及效率的提升。从传统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效率驱动的增长,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尤其重要。

“双11”是社会大协作的产物

作为“双11”的创造者,阿里巴巴CEO张勇回顾了2009年创办“双11”的初衷:希望通过创造一个节日把消费者聚起来,而如今“双11”已然变成了全球现象及产物。对此,张勇就他的三个观察与体会进行了分享。

“双11”的本质是什么?张勇用“共振”这个词来描述这一现象。为了在这一天向消费者奉献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每个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把最好的资源投入进来,产业链条中每一环节都主动参与协作,这一天聚焦后,将共振的能量释放出来。

“因为这一天消费者的需求被点燃,所以商家必须在更高高度要求自己。”张勇分享了他的第二个体会。“双11”就像一场奥林匹克比赛,既是阿里内部的技术大练兵、商业大练兵,也是社会各界的协作演练,每个企业都想在这里争到排名,从而“倒逼”企业不断修炼内功。也正是这样的大练兵,使得整个企业拥抱数字经济的愿望和能力极大提升,变成了一个推动经济走向国际的新兴力量。

第三,消费者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喜好,最终这样的喜好都被高效率地反映在整个商业社会面前。张勇用年轻一代消费需求变化的例子阐述了他的观点,及时观察到消费趋势的变化为企业和社会将带来更多可能。

张勇感叹,现今的“双11”已然变成了所有消费者共享的节日。没有文化、背景、国界之分,只有“每个人都是消费者”。这是很奇妙的现象,把中国数字经济十几年的沉淀和经验,通过这样的窗口展示给全世界。

未来的商业世界可能是“为中国制造、为中国群体服务”的

在刘俏看来,“双11”作为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的关注,若能实现从大到伟大的华丽转身,它将释放更大的潜力,并作为“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更多启发。刘俏分析,“‘双11’是规模上的胜利。中国在体量上的优势,能够产生更多的真正影响美好生活的势能。中国有这么强大的购买力,这么强烈的消费诉求,未来的商业世界可能是‘为中国制造、为中国群体服务’的。到那一天,可以想像中国基本上提供了商业世界的解决方案,现在还在路上。”

对于如何定义美好生活,刘俏给出了两个答案。一个是“接地气”的版本,身体健康,不用浪费时间做自己不关心的事情;另一个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一个人如果他有定义美好的能力,有建设美好的愿景,他所过的生活就是美好的生活。

而张勇认为,在物质层面,能回家乡上海街头吃一碗馄饨是一种美好;在精神世界的“逍遥”是另一种美好,在整个数字经济的最前沿,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前沿产生火花,这是精神层面的愿景。

面对“双11”浪费资源甚至不应举办的争议,张勇也做出了直接回应:应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一过程资源是否浪费最终要看它给用户有没有带来价值?这些年,从用户的参与度与认可度看,“双11”已经成为了中国新的现象和带动商业的新引擎,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一天的成果能够变成未来发展持续的动力,而非一日的烟花。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