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15日消息:美国银行(BofA)策略团队近日指出,投资者若想把握人工智能(AI)浪潮,不应仅关注高估值的科技巨头,而应将资源类股票纳入组合,尤其是铜矿与能源企业。BofA首席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AI的快速扩张正推动全球能源与金属需求进入新周期,“人工智能正在吞噬大宗商品”。
报告指出,AI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对电力、电缆、散热设备及电动化设施的需求大增,使铜成为AI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金属。从服务器到输电网、再到可再生能源系统,铜的导电与散热性能使其在AI产业链中扮演核心角色。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计,到2035年全球铜需求将较当前水平大幅增长,届时市场缺口或高达600万吨。AI相关的数据中心建设在未来十年内将平均每年消耗40万吨铜,并在2028年达到峰值57.2万吨,累计需求料突破430万吨。
供应端却明显落后。BNEF预测,到2035年全球铜供应量仅为2900万吨,无法满足不断攀升的需求。铜价因此有望持续上涨,BofA预计至2028年每吨价格或升至13,500美元。此外,铜在数据中心投资中的资本开支占比已接近6%,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提前锁定供应。
美银认为,相较高估值的科技板块,资源股估值低且能直接受益于AI能源化趋势。伦敦及多伦多上市的矿业公司,如力拓、嘉能可及必和必拓,或成为AI基础设施扩张的“隐形赢家”。随着AI应用进入高速建设期,资源股正成为投资者捕捉AI红利的另类通道。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