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30万磅“铜山”动起来了,关税休战首单落地!中美再生铜贸易解冻背后的危与机
外电5月14日消息,在盐湖城,UtahMetalWorks的仓库内,一座由废旧空调、拆除建筑和报废汽车中拆下的30万磅废铜已经堆积多周。如今,随着美中达成暂时性的贸易“休战协议”,这座“铜山”终于有机会开始动了起来。一、短期市场效应:积压库存释放与价格修复贸易流重启与库存再平衡随着中美贸易“休战协议”的落地,美国盐湖城、芝加哥等地的积压再生铜库存(如犹他金属的30万磅废铜)正加速流向中国市场。此......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时间:2025-05-16 09:23:22

       外电5月14日消息,在盐湖城,Utah Metal Works的仓库内,一座由废旧空调、拆除建筑和报废汽车中拆下的30万磅废铜已经堆积多周。如今,随着美中达成暂时性的贸易“休战协议”,这座“铜山”终于有机会开始动了起来。

       一、短期市场效应:积压库存释放与价格修复​​

​​       贸易流重启与库存再平衡​​

       随着中美贸易“休战协议”的落地,美国盐湖城、芝加哥等地的积压再生铜库存(如犹他金属的30万磅废铜)正加速流向中国市场。此前因关税壁垒导致的港口滞销库存(据行业估算,美国港口积压量超20万吨)将逐步释放,短期内可缓解中国冶炼厂原料短缺压力。

       ​​价格波动收窄与套利窗口重现​​

       协议达成后,中美再生铜价差从峰值1500美元/吨收窄至800美元/吨以内,跨太平洋套利贸易利润空间逐步恢复。此前因贸易摩擦被抑制的“欧美废铜—中国精炼”产业链重新激活,预计Q3再生铜现货溢价将回落至200-300美元/吨合理区间。

​​       美国本土回收商困境缓解​​

       2024年美国再生铜出口量约60万吨,其中55%依赖中国市场。协议签署前,美国中小回收企业因库存积压被迫降价15%-20%抛售,部分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贸易通道重启后,美国再生铜出口商现金流压力显著降低,但议价权仍受制于中国买方市场。

       ​​二、长期产业链变革:供应链区域化与技术突围​​

       ​​区域化供应链加速成型​​

       经历此轮关税博弈,中国企业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再生铜分选基地(如泰国、越南新建的20万吨级拆解中心),通过“第三国加工—转口中国”模式规避关税风险。美国则强化与加拿大、墨西哥的北美供应链联盟,区域化贸易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45%。

​​       技术替代与高附加值转型​​

       中国冶炼厂为避免过度依赖进口,正推进两项技术突破:

​​       精细化分选技术​​:将低品位废铜(含铜量<60%)利用率从75%提升至92%;

​​       再生铜直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线束领域实现再生铜替代电解铜的技术验证,成本降低18%。

       ​​政策驱动的全球资源争夺​​

       美国拟通过《关键矿物安全法案》限制高纯度再生铜出口,而中国则以“城市矿山”计划反制,目标到2026年将国内废铜回收率从38%提升至50%。两国博弈从贸易层面向资源控制权纵深延伸。

​​       三、风险与挑战:协议脆弱性与市场惯性​​

​​       “休战”期限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目前协议未明确关税豁免期限(传闻为6-12个月),若2025年11月美国大选后政策生变,再生铜贸易可能再度陷入“备货—断供”循环。部分中国企业已要求美国供应商签署“关税风险共担条款”,将30%成本波动转移至上游。

​​       市场心理修复滞后于实际流通​​

       尽管物流逐步恢复,但中国贸易商采购策略仍趋保守:

​​       付款周期延长​​:从预付款改为货到60天账期;

​​       库存策略调整​​:港口常备库存从2个月用量缩减至45天,倒逼美国出口商承担更多仓储成本。

​​       绿色壁垒的潜在威胁​​

       欧盟借机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进口再生铜提供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中美企业为满足标准,需额外投入8-12美元/吨的认证成本,弱势中小厂商可能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四、未来展望:博弈常态化下的生存法则​​

       ​​企业策略​​:头部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如江西铜业在墨西哥投建15万吨再生铜项目),中小厂商聚焦细分领域技术壁垒;

       ​​投资逻辑​​:关注“东南亚拆解基地+北美回收网络+中国冶炼集群”三角供应链的价值重构机会;

​​       价格中枢​​:2025年再生铜价格波动区间预计收窄至6800-7500美元/吨,金融属性弱化,供需基本面主导定价。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