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生态保护红线”是什么?有哪些新的理念?
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2015年11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上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又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要求,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的保护边界,这些边界就是生态红线。通过红线划定,逐步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2016年9月25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在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上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要开展科学评估,结合地方实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动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生态红线一经划定,就不能逾越;一旦逾越,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将难以实现。生态保护红线不但要划在图上、落在地上,更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有“规矩”有“边界”。生态红线要划得实、守得住、可持续,通过把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起来,把重点开发与控制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起来,把优化开发与提升行业生产效率标准结合起来,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生态空间破碎化,建立更优化的国土空间格局。
根据2015年5月环境保护部出台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