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闻

中国环保立法框架需改革
  改革要有法有据,中国受大陆法系影响,必须是成熟的规则才能变成法律。然而,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推进下,立法与改革或许还有差距。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发展机遇”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目前不断利用新概念、新措施在推动改革往前走,但我们现在整个的立法的规划,生态文明,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是在过去的框架下来做的。”他说。
来源:再生网
发布时间:2016-10-20 09:38:10

  改革要有法有据,中国受大陆法系影响,必须是成熟的规则才能变成法律。然而,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推进下,立法与改革或许还有差距。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发展机遇”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目前不断利用新概念、新措施在推动改革往前走,但我们现在整个的立法的规划,生态文明,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是在过去的框架下来做的。” 他说。
 
  2016年3月,全国人大审查通过的“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中,“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成为重要一章。 然而,王毅指出,现有立法框架有很多不足,没有把相关的法律放在一起统筹考虑。应对气侯变化的相关法律比较弱,制度建设与立法基础也不充分,这些需要一系列的调整。王毅说,希望能更全面推进相关立法进程,但由于距离本届人大常委会换届还剩一年多的时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现有的立法计划。包括进入立法阶段的环保税,这将成为中国首部绿色税法。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已在8月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根据草案,环保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领域和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税污染物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这一立法是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以来,首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税收法律草案。“环保税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惩罚污染严重的企业,而是在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转型。” 王毅说。
 
  王毅认为,目前国内的水、大气、土壤等常规污染物问题依然困扰着一些地区,因此有理由期待能源的结构性转型。“这并不是常规污染物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跟整个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
 
  他指出,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我国实际上还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这样一条路到走向一个保护优先的道路,战略、概念和目标上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可能一天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是解决了,而且还会遇到新的问题。”
 
  他认为,这就需要踏踏实实从立法、管理制度、技术创新上,包括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变。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