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以“中心城区统筹消纳,郊区自行处理”为原则,重构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近期,“太湖垃圾倾倒事件”引起社会关注。7月1日,有村民举报,在江苏省太湖西山岛强制隔离戒毒所区域内发现了倾倒的大量垃圾,经核实,8艘船运来的4000余吨垃圾来自上海。7月7日,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回应,本次从上海转运至西山岛的垃圾属于建筑垃圾,所涉及的转运码头及倾倒点都没有在上海备案,涉嫌违规转运处置建筑垃圾;同时,西山岛的倾倒点也没有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部门备案,不能擅自接纳建筑垃圾。而后,经苏州同上海方面沟通会商,7月9日,这8艘船已被移送回上海。
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关此次事件的责任认定,苏州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该负责人称,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上海建筑垃圾传统消纳方式“失灵”。
由于建筑垃圾存在再利用价值,同时周边地区与上海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长期以来,上海都依靠“市场自发的平衡机制”来处理建筑垃圾。而随着周边地区对上海“砖石瓦块”需求量的减少,这种市场机制开始失灵,考虑到现实对传统垃圾消纳方式提出的挑战,这位负责人表示,建筑垃圾管理将由“依靠市场自发平衡机制”调整为“由政府托底”。
据介绍,上海市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源头申报,特别要落实装修垃圾、拆房垃圾的全量申报。二是建立中转分拣体系。三是加强物流监管。四是落实属地消纳原则,并建立应急处置场所。五是推广卸点付费机制,防止因层层转包造成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属地消纳”意味着政府将立足上海市域内,解决上海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垃圾不会外运,但并不代表从此以后上海一砖一瓦都不出去”,而是要让垃圾达到资源化再利用的水平。
据了解,2015年上海市建筑垃圾申报处置量1亿吨,主要通过传统的标高回填、圈围造地、绿化造景等方式消纳。“十三五”期间的垃圾综合治理目标为,拓展工程渣土消纳方式,打通滩涂造地、郊野公园建设等消纳渠道。同时,提升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集中资源化能力,达到750万吨/年。当前重点是将上海奉贤区拓林塘已成陆土地、浦东机场外侧1#2#围区作为建筑垃圾应急消纳处置场所,解决近期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出路问题。同时加快浦东区老港基地、普陀区桃浦、闵行区解放岛等地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Copyright © 2013 金循环 (jinxunh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上海瑛明律师事务所 马律师 陈律师 北京市大理律师事务所 刘律师
本网站不支持IE11以下浏览器, 为了您的最佳体验, 建议升级到IE 11.0以上的浏览器版本或使用其它更好的网页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