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闻

垃圾分类产业,“钱”景有多吸引人?
垃圾分类已然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也成了创业者的新风向标,不少资本闻风而动,有关垃圾分类的项目也是层出不穷。有人说,垃圾分类带来的产业“新蓝海”已经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类是不是迎来了风口?市场到底有多大?创业公司的机遇又在哪儿?千亿市场空间待释放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正式进入精细化管理时......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019-08-06 13:59:36

        垃圾分类已然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也成了创业者的新风向标,不少资本闻风而动,有关垃圾分类的项目也是层出不穷。
 
       有人说,垃圾分类带来的产业“新蓝海”已经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类是不是迎来了风口?市场到底有多大?创业公司的机遇又在哪儿?
 
千亿市场空间待释放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正式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一项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对产业产生长久影响。有机构预测,垃圾分类市场空间或达千亿元。
 
    “垃圾分类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绿色产业,带动的新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很大。”业内人士称,目前不少嗅觉敏锐的企业看到了商机,这体现在各个电商平台垃圾桶销量倍增、垃圾分类小程序应运而生、垃圾分类催生电商平台二手业务等方面。
 
    “随着各地推进垃圾分类,相关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和产能释放,还将催生更多新产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称,垃圾分类专业化运营包括分类、保洁、清扫、运输等,需要市场化的环卫一体化甚至城乡一体化共同推进,这就要求垃圾分类在前端制造、中端收运、后端处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原本是处于末端的垃圾混合处理系统,要改造成现在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必须增加投资、提升技术含量,这部分产业增量10年内可达到500~600亿元。
 
       此外,多家券商发布研报,普遍看好垃圾分类前景。国盛证券指出,垃圾分类对应产业链中,环卫转运、餐厨垃圾处置、垃圾焚烧领域均有望迎来投资机遇,新增设备购置及装置建设空间约1600亿元。
 
       同时,垃圾分类后中转站、服务点、回收网点等新增建设规模有望超过320亿元。根据上海市对回收网点、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目标,即上海回收网点要从2018年的2000个增长至8000个,垃圾中转站要从2018年的109个增长至210个,督导、转运等服务在短期内有望拉动82亿元产值。
 
       受政策利好消息影响,一批涉及与垃圾分类业务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6月17日~7月17日,全国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经营范围包含“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的企业。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垃圾分类下游的潜力将逐步释放,垃圾分类发电、生物柴油等都有望得到迅猛发展。垃圾分类产业已然站上“风口”。
 
垃圾分类创投风口已经到来
 
       在政策持续推动催化下,不仅环保企业获益,互联网创业企业也投身垃圾分类,多个“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受到资本青睐。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2月,专注二手手机回收的“闪回收”获得了1亿元A轮融资;2018年9月,回收宝获得了C1轮战略投资;2018年10月,再生资源回收赛道的“小黄狗”获得1.5亿元战略投资。紧接着,“我爱收”“闲豆回收”“收荒匠”等平台陆续获得大额融资。
 
       今年以来,垃圾分类企业再次博得资本关注。1月,奥北环保获得京东、峰瑞资本1100万元的天使投资;2月,赛德美获得中科创星A轮融资;6月,摩睿环保获得德联集团1600万元的战略融资,爱回收获得京东领投的5亿美元战略投资;7月,盖亚环境获得华闻传媒等1亿元投资。
 
    “尽管获得资本支持,但项目最终能否真正有盈利还有待市场验证。”业内人士表示,资本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由于双方的角度和诉求不同,有时像一对“冤家”,经历2018年的“风雨”之后,资本与产业开始重新审视彼此。
 
       事实上,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形成过两次小风口,第一次是2012年,彼时兴起一批3C数码电子回收企业;第二次发生在2015年,O2O模式产生了很多上门回收垃圾的公司,但红极一时后便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虽然有政策和资本加持,但是‘互联网+回收’的概念并没有提升生活垃圾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毛利远远低于做传统废品回收的拾荒大军。”福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的垃圾分类强调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都要严格做好分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体系。垃圾分类只要形成了符合行业特点的成熟商业模式,势必会成为新风口。
 
    “短期来看,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的全面推进,有望在2019年取得阶段性进展”。业内人士称,试点项目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的提升有望将拉动相关企业业绩的增长,所以谁能够抓住抓牢更多用户手里的垃圾,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蛋糕。

金循环要闻

今日焦点

环保新闻